扒一扒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——α-葡萄糖苷酶
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,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,可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糖尿病并发症。而分布于小肠各段的α-葡萄糖苷酶是机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的一种关键酶,对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其活性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的血糖水平有重要关联。通过化合物活性测试技术可以对抑制α-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。
一般来说调节餐后血糖(PBG)水平是治疗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。而α-葡萄糖苷酶在生命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酶,它可以通过促进肠道食物中淀粉、蔗糖、麦芽糖等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,经小肠上段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,从而引起餐后血糖升高,因此对糖尿病治疗与控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。
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化合物活性测试,对可能作为化合物使用的物质进行生物活性研究。如有研究者为探究杨桃根中具备降血糖功能的活性成分,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,应用波谱技术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,并分别为其命名。并通过对化合物活性测试,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α-葡萄糖苷酶和DPP-Ⅳ酶抑制活性测试,发现了具有较强的α-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。
虽然a-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被推荐作为治疗 DM 的一线药物,但在其在临床上由于其副作用如腹泻,腹部绞痛,肠胃胀气和呕吐,使其使用受到限制。 因此有研究者试图从天然产物中筛选高效低毒的抑制 α-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, 对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进行α-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,确定活性成分。
通过收集、研究传统天然药物的疗效,来指导对抑制α-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活性测试和筛选,并取得了一些成果。如有研究者研究人参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-葡萄糖苷酶的活性[1]。方法采用MCI gel、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、纯化,NMR、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。运用96微孔板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制α-葡萄糖苷酶活性。该研究发现人参花蕾中的苯丙酰基酰化黄酮醇苷类成分对α-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除了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之外,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、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获得α- 葡萄糖苷酶。目前,已经上市的治疗糖尿病的α-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也有很多。此外也有研究发现α-葡萄糖苷酶还通过参与和癌变、免疫反应、病毒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胞表面复合糖的形成,是抗艾滋病(AIDS)病毒、抗病毒治疗的潜在药物。因此α-葡萄糖苷酶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,通过化合物活性测试来筛选作用于该酶的化合物,观察化合物对酶的活性的影响,筛选新的化合物作为候选化合物,有助于促进以α-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的药物的研发。
[1] 人参花蕾中的酰化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及其α-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[J].
扒一扒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——α-葡萄糖苷酶:等您坐沙发呢!